評一周車股,察百態車市。
隨著本周結束,2024年的交易日也就僅剩兩天。截止周五收盤,兩市漲跌不一,滬指微漲0.06%,報3400.14點,深成指下跌0.13%,報10659.98點,創業板下挫0.22%,報2204.90點,兩市全天成交金額超14339億元,與前日相比增長12.6%,大盤超3500支股票上漲,79支股票漲停,市場向好的基礎依然穩固。
麵對市場的波動,主力資金流出求穩,淨流出417.96億元,北向資金依然主動護盤,買入193.39億元,重倉、和三支股票,勉強維持住大盤。
臨近年底,新能源汽車的股票波動也十分明顯,一方麵是交付量基本已經確認,另一方麵則是關於2025年的發展布局也基本確認,車企釋放出的信息會被資本市場放大不少。

全球目前市值最高的車企依然是特斯拉,在馬斯克押寶特朗普成功後,特斯拉的股價持續上漲,市值已經突破1.4萬億美元,投資者已經將特斯拉的市值預測上調至1.5萬億美元。
1.4萬億美元的市值是什麽概念,幾乎是全球上市車企市值總和的一半,在特朗普還沒有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時候,馬斯克已經實現了讓特斯拉在全球汽車製造業的登頂。
當然這一點也同樣具有諷刺性,美國製造的汽車僅占全球汽車製造的11.3%,但是市值總和卻超過全球一半,所謂的製造業回流這麽多年來依然隻停留在口號階段,資金最終還是流向了華爾街。
然而這樣銷量與市值不對等狀況,特斯拉並不是個例,在國內市場也同樣上演著這樣看似不太合理的情節。

本周五收盤,小米股價大漲4.27%,來到了34.15港元每股,市值更是突破8000億元,與8300億元的市值僅相差300億元,更是秒殺了一眾上市多年的造車新勢力,衝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
8000億元的市值已經接近保時捷汽車的兩倍,更是遠超理想、蔚來和小鵬的市值,小米股價的起飛完全是從新車亮相開始,一路飛漲。
年初時,小米的股價僅為15港元每股,甚至在2月份一度跌至11港元每股,在首款汽車上市後,小米股價走出了低迷,一度回升到15港元,特別是從8月份開始,小米汽車月交付量突破1萬輛後,小米集團的股價也像坐火箭般原地起飛。
如今小米的股價已經是近兩年來的最高點,同時距離史上最好股價35.9港元也隻差一點點,可以說通過造車,小米已經重回曆史最好的狀態,通過新能源汽車雷軍帶領著小米實現了二次騰飛。
小米的成功也讓市場再次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潛力,同時雷軍的頻繁亮相讓曾經活躍在社交平台的李廠長變得沉默了不少,也就隻有昔日的競爭對手餘承東能和雷軍在互聯網上分庭抗爭。

在餘承東的加持下,鴻蒙智行在2024年終於湊齊了“四界”,而其中發展最好的問界汽車更是讓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不止銷量增長迅速,市值更是在2024年翻了一倍。
從年初不足1000億元,到本周五,賽力斯的市值已經增長到2039億元,在華為的賦能之下,賽力斯從一家重慶的小型汽車製造廠,快速成長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舉足輕重的車企。
通過賽力斯的成功,讓中國車企意識到華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重要性,華為將汽車業務獨立出來成立引望子公司,並且開啟了融資道路,阿維塔作為最先入股的車企,以115億元購買了10%的股權。
而後,賽力斯也宣布將支付115億元購買10%的引望股份,最為最早合作的在看到其他車企紛紛加大與華為的合作深度後,在12月24日發布了增資擴股的公告,外部增資81.5億元,加上之前北汽增資的20億元,也在短時間內融資超100億元。

按照北汽藍穀管理層之前透露的信息,目前公司已經前麵押注在與華為的合作,作為四界之一,雙方的合作將更加深入。
這樣推測下來,北汽藍穀的增資很有可能也是為了購買引望股份而提前準備的資金。
雖然國內車企目前還沒有像本田、日產這樣組合成為汽車聯盟,但是在華為的影響力之下,引望未來有可能成為國內車企大聯盟的關鍵紐帶,在華為的造車朋友圈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包含多家車企的汽車產業聯盟已經初見雛形。

除了新能源的融資火熱之外,作為最主要供應商的寧德時代也在籌備著自己未來的發展,12月26日,寧德時代發布了公司計劃在港股上市的公告,算是對此前的消息作出了回應,同時公告稱,此舉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和打造國際化的資本運作平台。
同時為了推動在港股的上市進程,寧德時代還決定在2025年1月17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於公司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方案的議案》,表明寧德時代對於在港股上市時間的緊迫性。
消息一出,27日,寧德時代的股價也終於迎來了上漲,結束連續兩天的下跌,急迫在港股上市拓寬市場的背後,是寧德時代下半年來的營收下滑所帶來的壓力,根據三季度財報顯示,寧德時代第三季度營收下滑12.48%,前三季度累計下滑12.09%。

這表明在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影響下,寧德時代作為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最先受到了衝擊,價格戰目前還隻是影響營收,如果不盡快調整戰略,未來可能連利潤都要受到影響。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內目前最具有投資價值的產業,在2024年不止替代了房地產業成為了第一支柱產業,更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小米汽車憑借一款車型就能做到全球第四大市值的車企,就說明新能源汽車在未來還會不斷創造財富,資本隻會流向具有價值的行業。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係刪除。